Zhāo Lewis Liú

Writer | Director | Producer
  •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 中文
IMG_0383.jpg

Video

  • Bio
  • FIlm
  • Video
  • All
  • 1990 Institute
  • 美国之音

MIT好兄弟谈硅谷创业路

Zhao Liu February 23, 2016

他叫桑文,今年27岁。在中国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后进入美国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他叫林茂凯,今年30岁,毕业于北京的清华大学,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桑文和林茂凯都是麻省理工的同学和好朋友。俩人从MIT拿到博士学位后,共同创办了一个名叫Smarking的公司。Smarking就是英语中Smart和parking这两个字拼成的,是“智慧停车”的意思,所以这是一个专门做停车数据分析的公司。停车,听起来似乎没有那么高大上,但却是影响城市人生活的一个大问题。全美国有大约两亿五千万辆汽车,有大约八亿多个停车位,但是为什么人们还经常找不到停车位呢?在桑文和林茂凯看来,两亿五千万和八亿这两个数字之间肯定存在着一个鸿沟,他们的理想就是要填补这个鸿沟。在高科技创业公司林立的旧金山和硅谷湾区,虽然停车数据这一块好像和高科技不沾边,但是已经有投资人看出了其中的潜力。去年四月份在天使轮的投资中,Smarking成功融资320万。

尽管他们的公司已经在为 用户提供停车数据分析方面小有斩获,但是Smarking仍然处于草创阶段的艰难之中。那么,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呢?

Smarking公司共同创办人兼CEO桑文说,“最困难的我个人认为是找到好的人和你一起工作。这个是最具挑战性。像Mark是个特别的例子,Facebook给他一年二十万美元他不去,他来做这个事情。像这样又有非常高的能力高的水平,又能有这样的决心和意志,要吃苦要把这个事情做出来。要找到这样的人是非常难的。”

什么,没有听错吧?不显山不露水的林茂凯竟然是Facebook宁愿花二十万美金延揽的人才。是什么样的原因可以使林茂凯放弃大公司的高薪,而愿意白手创业?林茂凯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谈起了他对自己事业的理想和愿景。

Smarking公司共同创办人兼首席数据师林茂凯说, “我实际上之前也在金融行业和科技行业工作或者实习过。我自己的感觉是在数据分析这一块有很多很成熟的技术。或者说很多很前沿很先进的技术都是从科技或者金融行业出来的。但是在传统行业在数据分析方面有更大的潜力。为什么呢?因为传统行业一直没有把最前沿的从科技行业和金融行业来的技术应用起来。举个例子:我如果去Google或者Facebook工作,它们优化的程度,从零到100,他们可能已经做到了90-95,你要往前推进一个点两个点,你是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是我个人我更喜欢说,像在停车这个行业,从零到100它就是在零上面。花相同的时间,我很有可能就把这个行业从零做到85,甚至做到90。如果要我花相同的时间,我更愿意做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首先对这个行业有更大的影响力。对消费者也能够带来很大的帮助。”

林茂凯解释自己为什么放弃大公司的高薪而白手创业的说法,记者在旧金山的一些公司和学校里采访时也时常会听到。在这些从中国大陆到美国留学的年轻人中不乏具有浪漫情怀的理想主义者。这两位麻省理工的好友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十几个小时呆在办公室里工作,只有周六可以出去会会朋友,看场电影。桑文这样来形容他们的创业。

Smarking公司共同创办人兼CEO桑文说,“它不是个工作,不是一个Job, 它就是一个生活。你选择的你这段时间你就是这样一个生活方式。”

那么,在桑文眼中那些华人创业者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桑文说,“都很浪漫主义。(笑声)都是不甘心于只是挣一点钱,或是三两年把公司卖掉,当然这样的人也有。但是很多很多我们碰到的人都是非常非常有理想,愿意把人的生活变得更简单,更舒适。都是朝这个方向去的。”

具体到创办Smarking的这两个从中国大陆到美国留学的年轻人,他们的理想又是什么呢?

桑文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最终真正能够解决停车问题。真正能够把很大量的停车数据集中起来,然后能够让像我们这样的普通消费者受益。怎么样受益呢,不管是你使用手机的应用也好,或者是你车里的导航系统也好,甚至无人驾驶车也好,它都需要停车的信息。我们希望有一天把这个公司做到这个产业的支柱公司,来支持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支持每一个人的每一天的生活,让我们每一天的出行变得非常的方便。”

这两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和好朋友能够聚在一起创业,既有他们个人的因素,也有他们的母校的培养教育有关。两个人都不同意那种认为在中国大陆受过教育的人缺乏创造性的说法。

桑文说,“ 我觉得说中国人有没有创造性美国人有没有创造性,这个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哪里都有有创造性的人。说道MIT的教育到底特别在哪里,那肯定是非常有特色。它的特色在于什么呢?它非常鼓励学生创业。整个气氛就在那里。它让你有一种又没有负担,又有希望,能够看到身边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你就会说他们可以,我为什么不行?你就有想要尝试的冲动。学校给予的支持也非常到位。

林茂凯表示, “我觉得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学校的这个环境。你在那边可以遇到很出色的同学和朋友,跟朋友交往啊。有很出色的教授啊老师啊给很到位的指导。如果能够跟最出色的人呆在一起的话,什么时候你就会有这样的想法,会有这样的冲动说:我们要把这个事情做起来。”

In 美国之音 Tags 创业, 硅谷, 麻省理工学院, MIT, 科技, 上海同济大学, 清华大学, Smarking, 融资
Comment

美厨娘的两道菜

Zhao Liu February 4, 2016

有一个从台湾来到美国的女学生,因为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不喜欢为了考试而苦读,不喜欢大雪纷飞的日子躲在宿舍里,于是就用她从小就喜欢做的事情来让自己高兴,那就是:煮菜。现在,她已经成为了美国著名烹饪电视频道的主持人,她所写的烹饪博客有上千万的支持者。

这是美国NBC广播公司的一篇报道,这位教观众做叉烧包的女主持人叫谢凯婷。从她的口音听得出来,观众大概可以知道她来自台湾。但是她眼下并不住在台湾,而是在加州硅谷的库珀替诺,对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总部所在的城市。谢凯婷刚刚从台湾回到美国,是因为她最新的食谱在台湾出版,她要为新书做宣传。谢凯婷说,“这本书花了我一年的时间。我平均出书的频率大概是一年一次。里面从食谱啦到拍照,整个都是我自己来做。从封面到里面的每一个步骤全部都是我自己拍的。每一个文字都是我自己写的。这本书强调的一个概念就是说:我们要在厨房里缩短时间,才有更多的时间跟家人坐在餐桌。”

谢凯婷在书中介绍的食谱和做菜手段有一个很独特的地方,那就是所有的菜都可以在一个锅子里完成,甚至在一个锅里可以同时做两道菜,而且是零油烟。

谢凯婷说,  “比如说像这个鸡肉丸子,配上旧金山很有名的海鲜浓汤,你可以煮鸡肉丸子的时候顺便煮这个浓汤。或者像这个日式的咖喱,再加上这个曲烤,我就用电饭煲一次就完成了。一次就是两道菜。”

既简单快捷,又没有油烟。什么样的烹饪有这么神奇?光说不练不行,还是让谢凯婷给我们露两手,做两道菜来尝尝吧。

“我今天要示范的是指针花雕虾跟糖醋排骨。其实我觉得像花雕酒做的这个料理,是中国很经典的一个菜系。还有糖醋排骨更是我们华人很喜欢吃的一道菜。可是我们今天会颠覆传统的这两道菜的做法。”

哦,口气很大嘛。那就来看看。

先看糖醋排骨。事先要用什么样的佐料来腌制排骨呢?

“先把酒,还有酱油,还有蒜末跟猪排腌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腌好的猪骨排我们就把它沾上一点粉。这样沾。然后,沾好的小排骨,我们轻轻把粉抖掉,放在烘培纸跟烤盘上面。15分钟就可以烤好。对,425度。”

把沾上番薯粉的排骨送进烤箱之后,谢凯婷接下来要做的事是准备好糖醋汁。她独出心裁的地方在于,糖醋汁的主要成分竟然是草莓酱。

“还有白醋,还有番茄酱,还有水,就可以完成我们今天糖醋排骨的sauce。因为本身这个果酱它有果胶,还有糖分,所以你就不需要加糖也不需要勾芡。它本身就会产生一种黏稠的状态。我先把这个果酱放两大匙,还有番茄酱。 这样就可以了,然后我们再把它拿到炉上稍微煮一下。把它烧开,这样就好了。”

糖醋汁调好煮好,排骨也已经在烤箱里,谢凯婷马上开始准备下一道菜:指针花雕虾。
“那我们开始做下一道菜,这道菜也是要用到烘培纸。我们把虾子放到纸上,然后密封起来,然后倒入绍兴酒再密封。这个是绍兴酒,然后再加上一点盐,一点糖,搅一搅。然后把这个虾子摆上来,一个袋子摆10只左右。再把这个枸杞放进去。我们把它封起来。我们要做一个口袋,先把它绑起来。这样做一个口袋以后,我们把酱汁倒进来。然后把它完全密封。这样子就完成虾子了。再做一包,因为我们可以一次做两个。这个就是锅子,然后把它放进来,然后锅子加热,然后五分钟它就完成了。非常简单。好了,这就是两包虾,然后我们就把它加热一下。”

包好的虾包还没有上炉,烤箱定时的手机时间响了。该把排骨拿出烤箱了。但是,谢凯婷打开烤箱看了看,认为还欠点火候。

“可以再烤三到五分钟。”

可以开火蒸烤“指针花雕虾”了。

“好,让它煮一下。它等一下里面会让它膨胀,就会在里面蒸,然后这个虾子就完成了。”

如果是在户外,该怎么做这道花雕虾呢?

“户外料理就是不要用烘培纸,而是用锡箔纸。然后就放在烤肉炉上面就好了。有时候不一定用花雕酒,有时候我是用啤酒。”

啤酒也能做花雕虾?不信吗?有录像为证。

把烤好的排骨拿出来。

但是这道菜还没有完。

“这个sauce已经煮好了,等一下我们把排骨加进来拌一下就可以上桌了。”

别急,还不到吃的时候,还要撒上芝麻,剪上几瓣红辣椒和葱花让菜更美观。

好,虾包也烤好了。

“好,打开喽。”

谢凯婷烧制这两道菜的时间大概是30分钟,而且您看:是不是零油烟?

谁能想到,这位美厨娘在台南的成功大学念的是水利工程系,和烹饪风马牛不相及。她后来的经历和其他来美国留学的台湾学生没什么两样。谢凯婷先是在波士顿的克拉克大学拿到了企业管理的MBA学位,然后就结婚生女,当起了家庭主妇。为丈夫和两个女儿做一日三餐一直是她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即使是她接受采访,撰写博客,拍摄录像等等这些工作,也都得在送孩子上学之后开始,在下午接孩子下学之前结束。

美食博客作者谢凯婷在接受采访时说,

“其实当时我只是想说,做菜是我的兴趣,一方面你做菜又可以把家里照顾得很好,另一方面又可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所以我就开始在厨房里用镜头还有文字来记录这个菜的味道。所以一开始只是淡出的想说。哎,做完菜后拍个照,写个文章,然后放到blog上面,就没有想到在三个月以内,非常多的读者就开始写信给我,很多很多的读者就涌进来了。还有出版社和一些媒体就开始采访我,请我出书这样子。所以一切就是从厨房开始。”

在号称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硅谷,大家听的最多的故事就是从车库创业,还真很少听到过厨房创业的事情。创业三年来,这位有着MBA学位的家庭主妇已经创立了“硅谷美味人妻”和“美味生活”这两个品牌。她所创办的餐饮内容网站是目前华人世界中内容最完整丰富的平台之一。谢凯婷同时也担任了世界饮食内容网站Tastemade2015亚洲大中华地区的品牌大使和首位华语料理节目主持人。

谢凯婷说,

“我们现阶段有自己的博客,然后有自己的Facebook,我们还有很多的社群媒体。比如说我们有跟‘美拍’合作,就是全中国最大的手机app合作,把我们的视频放上去。我们也跟‘优酷’合作。在台湾呢,我们也跟非常多的媒体合作,比如说我们有专栏的授权,在很多的媒体就会看到我们新的文章。我们博客目前大概是一千六百万人次。在短短三年时间,已经有一千六百万曾经来过我的博客。在Facebook脸书上我们也有超过二十八万的粉丝。”

正是这些访客,读者和粉丝使得谢凯婷的餐饮网站在华人世界中很有名气。和这些读者的互动也是她非常开心的一件事。她发现有些读者的反馈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谢凯婷说,“其实我们的读者呢,百分之八十是女性。可是呢,我常常会受到很多这些女性读者的先生或者是男朋友的来信。为什么呢,他们每次写信给我都说,Katie呀,我要感谢你,因为我女朋友呢从来不做菜,但是呢,自从有你以后,我每天三餐都有东西吃了。每天回家都有热腾腾的饭菜。所以,我觉得因为我的关系,让那些女性的boyfriend 和老公都感到很幸福。然后还有更多的女性读者,她们也写信来跟我说,她们的婚姻关系还有亲子关系,比如说跟孩子跟先生的沟通,也获得很大的改善。”

既然谢凯婷的烹饪能够让成千上万的读者的生活和家庭关系得到改善,那么她烧的菜对她自己的家庭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谢凯婷说,“我们华人有一句话,就是说如何抓住先生的心就是要抓住他的胃。我觉得这个理念真的是太棒了。我先生他大概每天下午三点钟就会打电话给我,说‘老婆,我们今天晚上吃什么?’那我就会说,晚上煮你喜欢吃的什么什么的。那通常呢,他大概五点钟就会出现在家里了。”

In 美国之音 Tags 厨师, 美厨娘, 硅谷, 台湾, 旧金山, 厨房, 食谱, 叉烧包, 美食, 播客, 美味人妻
Comment

一个婚礼策划师的一天

Zhao Liu January 28, 2016

举办一场如梦似幻的婚礼,大概是每一个女孩子心中的梦想。但是,婚礼浪漫,筹备却难,不仅每个细节琐碎繁杂,而且价格也不便宜。在号称无爱的硅谷,有一个从中国来的女孩儿,开发了一个教导准新娘和准新郎如何操办自己婚礼的应用程序。它不仅手把手地教新人如何一步步地筹划婚礼的每一个步骤,而且还能省钱。

上午10点,加州的阳光明媚灿烂。蒋融融和两个助手来到斯坦佛大学的校园。走在中间的就是蒋融融,她是Lady Marry婚庆公司的创始人和老板。
    
她们要去的地方是斯坦佛大学教堂。蒋融融筹办的不少婚礼都是在这个教堂里举行的,她来这里就是要为接下来要筹办的一个婚礼作准备,落实仪式的细节。比如新郎要站的位置,伴郎伴娘要如何才能不抢一对新人的风头,新娘进入教堂时速度的快慢等等。这些都是在以前的婚礼上重复过很多遍的场景,但是蒋融融和助手们今天还是要重新规划。
    
她们一边在现场指指画画,一边又在频繁地看手机,仿佛收集上提供有指南宝典一样。原来,她们是在用Lady Marry婚庆公司自己开发的一款应用软件。这是一款教给新娘新郎如何自己筹办婚礼的DIY指南。它不仅介绍详尽的细节和步骤,而且还配有大量婚礼所需资源信息。蒋融融她们如果不用自己开发的软件,还会用谁的呢?
    
斯坦佛大学教堂是学校的创始人斯坦佛先生所建造,虽然外表看起来没有美国东部的教堂那么高耸巍峨,但是却具有加州建筑特有的西部风情。教堂内部装饰精致大气,在这里举办一场婚礼,一定别有即庄重又浪漫的气氛。
    
蒋融融在中国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来到美国后进入著名的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学习。她拿到MBA的学位之后来到硅谷创业,去年开办了她的婚庆公司并且开发出婚礼策划软件。身在世界创新中心的硅谷,这里到处都是电脑或微电子领域的创业公司,蒋融融为什么要选择婚礼策划来作为她的创业项目呢?

Lady Marry婚庆公司创始人蒋融融说,

“当你站在硅谷这个地方,就会发现很多人都想做相同的事情。这边聪明人太多。如果是让我跳进这个地方,跟他们去竞争,有可能我做出的就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产品。所以我经常在想自己到底能做什么能够脱颖而出?之后有一段时间我慢慢意识到我有可能是做婚礼是因为我参加了一个朋友的婚礼。那个朋友也是个留学生,他想在这边坐一个DIY的婚礼,因为留学生都没有钱。所以就想:哎,怎么样去帮他策划一场非常好的婚礼。婚礼这个事业对于我而言它是一个转变。它是你从互相欣赏对方的优点开始,慢慢去学习怎么样去容纳对方的缺点。它是当你从一个爱的接收者慢慢变为爱的给与者,所以婚礼时一个这样的转折点。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些事情把这个转折点做得非常好。”
    
在教堂里踩点完毕,蒋融融一行三人并没有离开校园,而是从教堂右侧继续向东北方走去,她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著名的斯坦佛设计学院。从这幢外表普通的楼房里走出了许多闻名世界的设计大师。但是,这里和婚礼策划好像没什么关系吧?蒋融融三个人找到了一处设计平台,开始了对婚礼所有细节的沙盘推演和反复推敲。就在她们的对面的一间教室里,一群设计学院的师生正在为什么设计问题争得不可开交。
    
讨论婚礼细节为什么还要来这么一个不相干的地方呢?原来蒋融融自有她的道理.

Lady Marry婚庆公司创始人蒋融融说,

“因为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创业的点子,只是想创业。所以第一次听到一个大学教授开始说婚礼相关的一些创业的想法,就是在这里。第一次我们模拟一些用户的行为,包括设计每一个产品的性能,也是在这里。所以当我们没有想法的时候,我们就想到这里来,因为每一次我们到这边来就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出现。我们开始慢慢觉得这是一种信念。”
    
不论是教堂踩点还是头脑风暴,这些还都是属于纸上谈兵。那么接下来就要进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施阶段了。下午两点钟,我们跟着蒋融融来到Lady Marry婚庆公司位于山景城的所在地。在一个会议室内,要让准新娘试试婚纱了。
    
这位准新娘叫亭滟。她虽然有了未婚夫,但是还没有定下婚礼的日期。这并不妨碍蒋融融给她介绍一款适合她穿的婚纱。问她穿上婚纱的感觉是什么?

“感觉很紧,好像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亭滟带了她的闺密悦悦来这里体会一把将来做伴娘的感受。

“她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了!他们俩个人相知相遇是在太不容易了!”

有点夸张。她还起哄要让亭滟跳一段“小苹果”。但这不是一个让女孩子们尽情开心的时刻吗?

作为一个刚刚创业的留学生,身为女性的蒋融融很清楚自己在创业时所具有的优势。

Lady Marry婚庆公司创始人蒋融融说,

“我觉得缺点是我是一个女生,优点也是因为我是一个女生。因为女生这边很多人会觉得是非常感性的动物。其实投资人也会这么认为。他会担心有些事情对女生会不起作用。但另外一方面因为你是个女生人们反而认为你是个弱者,发呢若要你更好地去和其他人沟通。因为他们认为你是个弱者,反而更愿意更开心与你去分享。”

试穿婚纱的现场来了一位前新娘。她叫左贤,英文名字叫Shine。左贤也是用蒋融融的婚礼策划App.成功策划了自己的婚礼。(clip 2154,2155)她一进来就开始鼓捣她带来的手提电脑,她这是要干什么呀?原来,这是左贤的丈夫设计的一个新奇的音乐盒。这个音乐盒是左贤的丈夫在婚礼上送给新娘的礼物。这个电脑才子设计的礼物十分与众不同,非常有硅谷的特色。    

红酒业者左弦说,

“因为我跟我老公的相识非常的赶。基本上是12月底向我求婚,然后我们选了5月10号作为我们的婚礼。因为那正好是我们的恋爱周年。自己都不知道美国的婚礼其实应该提前一年半就开始准备。正好我朋友圈里有一个朋友就推荐了Lady Marry,说这是给新娘策划婚礼用的。那我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不能自给做呢?事实上一步一步下来,这个tool非常好用。基本上我在任何时间点卡壳了,我上这个网站去找,一摸一样的问题它就在下面的hint里头。所以很快就能找到解决方式。只要姑娘们属于有想法,自己想要一个独创的婚礼,然后行动力又比较强的话,其实我很建议大家去试一试。不仅仅只是省钱而已,更多的是给你一个机会去创造一个专属于你自己的回忆。”

4点半左右,婚纱试穿结束了。蒋融融回到她在楼上的办公室。这实际上是她在这个创业孵化器大楼内租下的一个办公位置。接下来,她还要同一个婚礼花商讨论下面要举办的婚礼的花卉布置和交易。在等待花商的空档,蒋融融还要处理一些事情。Lady Marry婚庆公司虽然成立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已经被搜索引擎谷歌的网上商店评为婚礼策划的第一名App.。这一年走过来,蒋融融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呢?

Lady Marry婚庆公司创始人蒋融融说,

“其实我觉得每一段时间都蛮困难的,因为在你小的时候有小的困难,大的时候有大的困难。一开始的时候最困难的是找不到用户。你会说‘用户在哪儿啊?我总觉得这东西有用,但不知道给谁有用。’到了第二个阶段,当你有了用户你会想我下一步该做什么东西?是去测试盈利模式还是去开发某一个产品的性能,让用户的黏度更高。这就是鸡和蛋,但是你又不能同时handle两件事情。每一次作减法的时候是你最困难的时候。”

花商来了。看着蒋融融和她专注地讨论婚礼上花卉的细节,记者情不自禁地想要问她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未婚的婚礼策划师,蒋融融想要为自己策划一场什么样的婚礼呢?

Lady Marry婚庆公司创始人蒋融融说,

“其实我每次在看新娘给我的idea的时候,我有时候就像做小偷一样,盗用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跟合作伙伴商量的时候就会想:哎,这个场地也许会成为我婚礼的场地吧?但是,当你发现你每一天往里面塞一点想法的时候,当未婚夫有一些想法加进来的时候,会非常有温馨感,你会觉得说婚礼不单单是说‘我愿意’的那一刻,它其实是长达十二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一个过程。我的婚礼应该是会跟创业有关。所以我希望这个婚礼当中难得会有很多硅谷的朋友来参加,所以我希望硅谷会成为婚礼的场地。我会邀请各种各样有类似想法的人可以一起加入,然后做一个非常有硅谷范的婚礼。”

In 美国之音 Tags 留学, 美国, 硅谷, 创业, 婚礼, 斯坦福
Comment

SOMA的几个年轻人

Zhao Liu January 15, 2016

谈起全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人们多半会想起大名鼎鼎的硅谷。您也许不知道,在距离硅谷不到一个小时车程的旧金山市区里,也有一个蒸蒸日上的科技创业园区。人们称它为SOMA,就是市场街以南的意思。SOMA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创业者在这里创办科技公司,把这个早先破旧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新潮时尚,但是也房租奇贵的地方。有人夸张地说,在SOMA,扔一块石头就能砸中三四家科技创业公司。在这些众多的创业公司中,就有一家来自香港的小公司。它的老板叫黄河,福建人。

Mailtime网络科技公司位于旧金山SOMA地区的一条僻静的小街上。公司的创建人兼CEO黄河提起SOMA,显得如数家珍。

黄何是Mailtime公司共同创建人兼CEO,他说,“旧金山是这样的,往这条路再过去两条街就是Market Street。等于说是旧金山的主干道吧。就是最重要的那条街。在Market Street的南边,简称SOMA。这个区就跟纽约的SOHO区的概念差不多。SOMA现在是旧金山创业公司最云集的地方。甚至有许多硅谷的创业公司都搬来旧金山,这里也有很多比较知名的大公司,比如说Twitter, LBNB,Uber, Dropbox这些公司全部也都在SOMA。SOMA曾经是一个比较落后的被遗忘的地方。曾经它是个工厂区,最早的创业公司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因为它有非常大的空置的厂房跟仓库,能够以非常便宜的租金租到这样的地方,然后把它改造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办公空间。创业公司越来越多之后,所获得风险投资就把整个地区带动了。所以说SOMA整体的租金,整体的消费水平,整体的收入水平应该是旧金山最高的了。”

从地理位置上看,Mailtime公司位于SOMA地区的中心。公司的房子紧靠一个停车场,然而更吸引眼球的是画在公司墙上的这些花花绿绿的壁画。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用这些空间来做广告岂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Mailtime公司共同创建人兼CEO黄何说,“当然,我们如果把这堵墙放我们的大广告的话,我们所在的位置是SOMA的正中心,这里的人流量非常大。这是一堵非常大的广告牌。如果作广告的话肯定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不这么做因为我们不想破坏这个landmark。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很多人慕名而来到这堵墙拍照啊。虽然说跟我们公司没有太大关系,感觉就是不想破坏这个默契吧。”

这位黄河先生虽然今年只有27岁,但是他已经三次创业当老板了。他要带领记者去参观他创办的Mailtime公司。但是,我们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这个公司的门面会这么眼花缭乱,简直像一片野蛮生长的森林。在中国,有谁会把最要命的公司门脸弄成这个样子?

黄何介绍说,“再往前走就是我们办公室的入口。这堵墙其实也是非常大的艺术作品。作者就是前面的画廊的founder。他也是Facebook的artist in residence. 进入我们的办公室,我们这个团队有12个同事。有一半是工程师,我跟我们的两个co-founders从香港来到旧金山,其他的同事都是在旧金山加入我们的团队。”

说是办公室,但是里面除了每人一台电脑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办公用品, 反倒是摆放了一些健身器材,玩偶,玩具,甚至还有睡觉的帐篷。

黄何说,“我们办公室里有挺多这样的大家可以玩的东西,包括这有个篮筐,这儿有个篮球机。我们背后还有乒乓球台河乒乓球发球机。还有可以边跑步边工作的跑步机。”

办公室最能反映团队的精神和风貌。黄河的团队里都是年轻人。12个人里80后和90后各占一半。用黄河的话来说,硅谷太乏味,年轻人都喜欢SOMA。所以,在这个办公室里,有好几个人都是从硅谷的大公司里跳槽过来的。那我们就让黄何来介绍一下吧。

“下面我就来介绍我的同事。Cory是我们负责市场的副总裁。他是我们这里唯一的白人雇员。”

Cory 出生在硅谷的中心帕拉阿图市,周围的人都在为那些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工作。但是他却不想进那些大公司。

Mailtime公司负责市场的副总裁Cory说, “很多跟我背景差不多的朋友都进了古歌脸书等大公司。但我不想那么做。那些大公司虽然也很好,但是他们把你放在一个盒子里,让你做同样的事情。但是在我们这种创业公司里,你可以同时作很多事情,扮演不同的角色。工作也很有弹性,更好玩。”

而负责公司整个市场业务的Charlie是在中国大陆和香港求学后,跟黄河一道从香港来旧金山创业的公司元老。她还秀了这样一手……

Evan是90后,今年只有24岁,但是他已经从北京的清华大学毕业,又从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目前他负责Mailtime产品的安卓系统的开发工作。这位电脑小神童是怎么看待他的工作的呢?

Mailtime公司工程师Evan说,“就是工作和娱乐集于一体嘛。虽然每周得上五六天班,每天晚上出了问题得及时去修,但是这个产品很令人激动嘛,所以做起来也不觉得枯燥。”

接下来这位25岁的电脑神童也是清华大学毕业,加州伯克莱大学的博士。10岁时就已经开始编程序参加比赛获奖了。他在Twitter公司已经做到了高级工程师,但是也跳槽到了这里。

Mailtime公司工程师Hokie说,“毕竟刚刚毕业之后就随大流进了大公司。去了那个地方就发现:技术上的东西确实学到不少,都是最先进的,很聪明的很厉害的人在那里,就是业界最新的技术都在使用。但感觉上来说对于整个公司的影响还是比较小了。象我做广告推荐的算法,然后每次我改了算法的一个参数一个模块,上线之后就看到Twitter公司的收入多了百分之零点五百分之零点三,这么大的组织对于个人来说感觉影响比较有限,自己的发展空间也比较有限。”

来到创业公司追求自己更大发展空间的Hokie还有另外一个头衔……从两岁开始打麻将,还得到过日本麻将大赛业余组的冠军。那么他就是在旧金山打麻将最好的90后工程师喽。

在Mailtime公司的这间办公室里,记者发现这些年轻的工程师们很多人都穿着别的公司的T恤杉。难道他们不会穿自己公司的T恤,打打广告吗?不过,据黄何介绍,这其实是创业公司的一种文化。

Mailtime公司共同创建人兼CEO黄何说,“这里的工程师的文化就是搜集大量的创业公司的T恤,然后每天穿一件,然后他们就不用买衣服了。搜集365件,就不用买衣服了。”

Diago 和小新都是在上海念的大学,在旧金山艺术学院读的硕士,毕业后就来了Mailtime公司。现在他们都是负责网页设计的设计师。Diago向我们展示的是Mailtime的网页,而小新则正在修改公司的Logo。

那么,Mailtime到底是一个什么产品,能够吸引这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加盟呢?Mailtime的中文名字叫“简信”,简单来说,它就是把复杂冗长的电子邮件按照短信的样子重新包装。

黄何说,“比如说,这个是大家常见的在iphone上面的电子邮件的体验。你如果经常用iphone在收发邮件的时候,你会看到你的iphone邮件是长这样子的,具有非常多重复的格式,非常乱和复杂。Mailtime我们把邮件做成这样的。我们的云端识别出你的邮件那一部分是重要的,那一部分是用户真正要传递的内容。重新以一个像短信那样的形式来呈现。所以说你可以像发短信那样来处理你的邮件。”

中午了,大家一起出去吃饭喽,老板买单。

Mailtime公司共同创建人兼CEO黄何说,“其实,这也不是刻意做出来的文化吧。设计师工程师这些人本来也是比较free的一个style。就是比较自由的一个life style。他并不会在许多地方太去讲究。他并不用要西装革履,他甚至可以穿一个拖鞋去上班。我们最早是在一个咖啡厅创业的。我们在香港找了一个非常小的地方,就坐了两个桌子就做起来。从第一天起就是一个比较自由的状态吧。开始的时候也不会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吃饭也是一大帮人出去吃饭。我们应该说我们的企业文化不是我们定的一个企业文化,是从项目开始的第一天就带过来的一个文化。大家希望说还是在一个比较自由,比较开心的环境,也没有太大的压力,大家就可以吃好住好。该工作的时候就拼命工作,就是一个这么样的状态。”

 

In 美国之音 Tags 留学生, 创业, 美国, 硅谷, 旧金山
Comment

好莱坞正在经历文化革命?

Zhao Liu November 7, 2015

每年11月的全球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美国电影市场都会吸引世界各地的影视从业者来到洛杉矶地区的圣莫妮卡市,寻求交易和合作机会。而今年的美国电影市场还特别增设了两场中国论坛。

这两场论坛的主题分别是如何在中国制片(Producing in China)以及中国电影市场与发行(Marketing & Distributing in China)。该论坛的主持人,美国《综艺》杂志亚洲部主编帕特里克·弗雷特(Patrick Frater)介绍说,大家都是自掏腰包买票来参加的。

《综艺》杂志亚洲部主编帕特里克·弗雷特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在700多人的大房间里把整个下午都用来做中国论坛,他们以前也做过类似的活动,但没有这么大的规模。很显然,美国电影市场也终于开始重视中国了。”

今年的第36届美国电影市场于11月4日在洛杉矶的圣莫妮卡开幕,前后持续8天。而去年的这一活动吸引了来自全世界80个国家的8000多名影视从业者参加,并且放映了700多部电影作品。弗雷特说,不论是好莱坞的大制片厂还是小的影视公司,如今大家都对中国很感兴趣。

帕特里克·弗雷特说:“因为中国即将拯救世界,想必你在一些(好莱坞)电影里已经看到了这一幕。一方面我是在开玩笑,但另一方面这绝对是真的!如果你看全球的院线票房,几乎所有的地方增长率都在放缓,欧洲在倒退,美国的也很低。这对电影业来说是个问题,而更大的问题是家庭娱乐的市场在缩小,视频和DVD销售大不如从前,而数字市场在经济上也还没能取代他们的位置,所以大家都需要增长空间,而中国就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增长空间。”

与美国电影市场同步的还有洛杉矶的中美电影节和中美影人高峰论坛。11月5日,来自环球影业,阿里影业,福克斯,万达,博纳,爱奇艺,乐视等三十多家中美影视企业的高管和行业领袖在洛杉矶音乐厅参与了第六届中美电影高峰论坛,探讨中国与好莱坞影视合作的现状和发展。钰诚中銮投资公司的总裁高杨也是本次论坛的嘉宾之一,他此次来洛杉矶是为了寻找能够制作出高质量作品的团队和项目进行投资。

钰诚中銮投资公司总裁高杨说:“永远说的一个话题就是管理和技术。好莱坞电影在管理上和技术上做到了全世界的顶尖,它把电影真正的工业化了,所以最吸引我们的是这方面的内容。”

资深电影制片人杨燕子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国与好莱坞的合作,她说感觉自己正在经历一场好莱坞的文化革命:“哇,这一年以内有很多很多进展,很多公司,比如昨天刚宣布博纳投很多钱给福克斯(Fox),华谊投STX,比如湖南卫视和狮门准备也有一个合作,这是一些大规模的消息,还有很多很多合拍,越来越丰富。可能一般人不能看出来这些变化,因为很多片子还没有上映,但是背后我们知道有很多事情正在做。”

尽管中美合拍片这一领域越来越热,但目前成功的作品却仍不多见。奥普传媒集团创始人萧培寰(Peter Chiao)认为,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好莱坞的本质是没有变化的,而且要改变好莱坞的审美,让亚洲面孔成为大片的主角,路漫漫而修远: “其实中国人,或者说亚洲面孔,在美国一直是属于受歧视的人群,在审美观上,在主流社会很少看到黄皮肤以主角出现的,相反国内观众接受好莱坞电影是没有问题的。反过来,欧美和美国市场还没有做这个准备,可以说在这一块要打破刻板印象还是比较艰苦的。”

资深电影制片人芭芭拉曾在中国和台湾有着多年的从业经验,她认为,为了抓住中美两国市场而刻意制作的合拍片反而效果会适得其反: “如果你同时要抓两个,可能连一个都抓不到,我认为,你只要是题材好,如果是中国故事就拍一个好的中国电影,希望它最主要的市场就在中国,假如美国人想投资,也可以啊,它也不一定要是合拍电影。”

除了要考虑中国市场以及中国观众的喜好以外,好莱坞或许正在经历的另一场文化革命,那就是要学习和了解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和中美合拍片的条款与要求,按照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的游戏规则来制作影片,这对好莱坞来说应该是不小的挑战。

In 美国之音 Tags 好莱坞, 文化革命, 电影, 美国电影市场, 制片, 发行
Comment

旅美青年作曲家李劭晟

Zhao Liu October 20, 2015

窗外就是车水马龙的曼哈顿42街,而在窗内的这间公寓的客厅内,李劭晟对外面的喧闹市声毫不在意:他在专心作曲。

这是一首即将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的交响乐曲。李劭晟正在把他十二岁时创作的一首乐曲的动机改编,成为这首新交响乐曲的旋律。

李劭晟的作品已经被中国和美国的交响乐队演出过。这是在北京现代音乐节上演奏他的作品“甲午”。

6月22号在华盛顿的五月花饭店大厅,举办了美中人文艺术交流项目启动音乐会,由美国作曲家交响乐团演奏了李劭晟的新作“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旅美青年作曲家李劭晟说:“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非常的唯美,而且有青春朝气。我在选写古诗的时候,第一我想好要选古诗。我就是要用音乐承载我 们的文化。但是在选古诗词的时候,发现很多很沉重的很深沉的东西有很多。我想找一个青春朝气一些的。包括他最后的一句:要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就很 打动我,我就想给这个写一个。”

作曲告一段落,李劭晟和他的朋友要赶到54街的美国作曲家交响乐团的驻地,同乐团的负责人讨论邀请该团到北京参加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具体事情。李劭晟 虽然年轻,但是他是北京现代音乐节的项目总监,ANME音乐团的联合创始人和音乐总监,中美艺术人文交流项目执行总监,亚洲新音乐协会联合创始人以及美国 中国事务总监等等。看着他同美国乐队的负责人交换着邀请乐团赴北京演出的各种具体操作细节,你又会感觉到李劭晟俨然是一个有经验的音乐经理人。那么,一个 作曲家怎么会有这种组织能力呢?他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呢?

李劭晟是辽宁大连人,从小就展露了钢琴演奏的才华。他来到北京求学,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系学习,师从著名作曲家叶小钢教授。他的这位老师最近刚刚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的主席。

叶小钢说:“李劭晟是个非常勤奋的学生。现在他的作品开始慢慢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他是思想上非常成熟的,非常冷静的,对未来非常有洞见能力的年轻 人。直到自己要做什么。他的决心也非常大,实现自己理想的方式也很独特,也很坚持,对自己的观念没有做任何妥协。我非常看好这个年轻人。”

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之后,李劭晟来到美国纽约,进入著名的朱丽亚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他也是该校有史以来第一个毕业于作曲系的中国留学生。李劭晟在 朱丽亚音乐学院的指导老师罗伯特.彼瑟教授这样评价他的这位中国学生:“劭晟在三年前被朱丽亚音乐学院录取,他在读硕士学位的期间一直在我的工作室。劭晟 是作为一个非常有才华,非常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来到朱丽亚音乐学院的。他刚来的时候对中美文化的差异不是很了解。他是通过对美国文化艺术的理解中找到自 我的独特性。”

分别在中国和美国最好的音乐学院拿到学位之后,李劭晟在谈起中美两国的教育体制差异的时候,不禁感慨:在美国念书等于是脱了层皮。

旅美青年作曲家李劭晟: “每个礼拜光是写论文,20页,有的时候30页,我还得去现学,很多东西要做research。这个量太大太大了。我到美国这三年真是扒了一层皮。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但是我过来以后非常感激,这才是教育应该的样子。”

李劭晟今年从朱丽亚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做出了一件令有些人不解的事情。他找到正在帮他办理美国绿卡的移民律师,说明他不要绿卡,因为他要回国。

 李劭晟说:“我的人生目标我非常清楚。我来朱丽亚音乐学院学习的时候也跟我老师说,有朝一日我一定是回到中国去。当然我可以全世界的跑,但是我的根一定是扎在中国。我主要是要为那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多做点事。”

那么,他回国后要做什么事情呢?

李劭晟说:“我们在计划成立国家美育中心,我有一个想法:如果有幸的话做中国新音乐中心。专门做第一件事是翻译教材,编教材,写教材。第二件事就是 搞教育。给老师做一些培训,知道国际上的教学法。包括这理念是怎么回事,包括把我们制作的教材带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再去教他们的学生。再有就是给学生上 课,因为我有幸能够考到象朱利亚这样的学校,那很多孩子他们没有这个机会,但是我们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中国孩子接触到最正统的或者是最好的教育,就等于我们 这批人没白出来一趟。”

李劭晟接着说:“就是怎么样能够说,抓住国家发展的两头:第一头就是深耕教育,就是从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开始,就是美育。那这个社会有了美,社会是很 不一样的。大家对美是有感觉了。大家的心态,大家的行为方式,甚至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状态。我们对美有了认识,对于未来,对于理想,对于梦想,就可能有更多 的追求。”

李劭晟和美国作曲家交响乐团负责人的讨论还在继续进行。他还在认真地就乐团赴北京演奏的细节逐一落实……他还很年轻,只有27岁,但是他已经预言 20年后他们的美育中心培养出的孩子也会和他今天这样看得一样远。李劭晟在纽约读书时结识的好朋友黄凯这样评价他:“要我给他打分,我给他打95分。为什 么这么说呢?我们是特别好的兄弟,兄弟之间赞扬是一定的,我们对他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所以剩下的5分呢是我们对他满满的期待,希望他能够在未来的艺术道 路上,还是说我们的感情上面也好,能够更贴心,我们也能看到李劭晟一步一步的腾飞和发展。所以这五分呢,是我们所有的李劭晟的朋友对他的期待。”

In 美国之音 Tags 华裔, 作曲, 交响乐, 茱莉亚音乐学院, 曼哈顿, 辽宁, 大连, 中国留学生
Comment

卖烤串的MBA

Zhao Liu July 2, 2015

这是位于波士顿北部马尔登市无二烤肉店的厨房,厨师们在为下午五点开门营业做准备,专门负责烤串的美国大厨乔纳森·奈特(Jonathan Knight)正在做烤鱼,他因为爱吃中国式的烤羊烤串,所以才申请到这里工作。

乔纳森·耐特:“如果你对烤肉没有激情,那么它们的味道也会大打折扣。”

无二烤肉的合伙人刘晓曾是波士顿巴布森学院(Babson College)的留学生,并获得了该校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读书期间,因为在波士顿吃不到正宗的烤羊肉串,刘晓萌生了自己创业卖烤串的想法。于是他找到好友作为合伙人,投资了10万美元,用半年时间筹备了无二烤肉的餐车。刘晓介绍说,刚开始卖烤串时,自己是唯一的全职员工。

“最开始,我是自己烤,自己开餐车,什么都是自己做,给员工发工资啊,进货啊。串都是自己串,什么都是自己做。”
 
然而,餐车出车的第一天便遇到了困难,刘晓依然记得自己那天的心情。

“那个卡车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毛病了,然后我们就去修。修好了已经5点多,快6点了,那天我们还在脸书(Facebook)上宣传,叫了很多朋友过去。开到那以后,我说,那我们就开张了吧。我们把车一停,把炉子打开,然后有些朋友就来了,我们就开始给他们烤。烤了大概200多串羊肉串,烤到了9点吧,三四个小时的样子,把我俩都累得不行了。但我们觉得还挺高兴的,就觉得,诶,200多串也不错了。一块五一串那时候,三四百块钱,我们就觉得,如果能这样持续下去一个月肯定不会赔钱。”

刘晓介绍说,波士顿政府将指定的餐车运营区设置在市中心治安较差的区域,试图以此改善周围的环境;无二烤串的餐车就在中国城附近,那是个有名的毒贩聚集地(crack corner),自己也遭遇过被打劫的经历。

“我们在餐车放小费的那块有一个桶,然后我们在那卖着卖着,一个人就从我们那前面过去,顺手把桶拿了就跑。那时我们俩人就下去了,看他已经跑得挺远的了,那哥们就说,走追他去,我俩就一块跑,跑过去以后我俩就一块把他摁在一辆车上,然后我们就打,刚打两下,正好旁边有警察,警察就过来了,就把他给铐起来了。”

通过社交媒体,刘晓的烤串餐车很快在波士顿的华人圈出名。同时,刘晓也会在脸书,推特,微薄,微信公众平台上更新餐车的出车信息。刘晓说,现在几个社交媒体平台加起来已经有7000多粉丝了。

餐车运营了半年以后,刘晓的无二烤肉就开了餐馆,但开餐馆比餐车更加复杂,刚开业时刘晓又遇到了没有想到的情况。

刘晓 :“有很多朋友,我们以前的客户都来了,那时候我们整个饭馆都坐满了,厨房根本就做不出东西来,那个时候特别乱,有的客人可能坐了一两个小时,桌子上什么东西都没有。然后我们就觉得,哎呀,怎么办啊,这个。每天关门以后我们就讨论,就吵。有一次我和我的合作伙伴就打起来了,动手了都,其他员工就劝。那时候我们大家都很急,都想解决问题,那个时候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第二天不想开门了都。然后每天晚上12点一关门,我们就讨论一通宵,在厨房里面摆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摆这儿更合理,那个东西应该摆那儿,然后就坐在这儿写流程什么的。大概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每天都是这个过程。”

如今无二烤肉餐馆的运营已经步入正轨,而且很快将在波士顿西边的布鲁克林市(Brookline)开第二家餐馆分店。

“大概每天的销售额4000(美元)左右吧,对于这个规模的餐馆来说,很不错了已经,雇员有25~30人,兼职和全职都算上。”

店里的一位美国雇员还向记者展示了他在店内墙上写的汉字以及他的无二烤串涂鸦。

刘晓说,攻读MBA学位为自己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基础。

“我会进行一些市场分析啊,进行一些市场调查啊,然后有一个比较长远的想法吧。我可能说现在打算做餐车,但我已经想到,餐车以后要怎么去发展。”

刘晓在念MBA之前,曾经从事过5年的金融行业的工作,但创业一直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他说尽管妻子不情愿自己创业,但仍然很理解和支持。

“她希望我有以前那样朝九晚五的工作。她不希望我自己到外面去闯,在家的时候很少,然后作息又不规律,但是她也知道我的性格就是这样的人,喜欢来回折腾的人,所以她也比较支持,至少觉得适合我,她也相信我。”

最近,刘晓也面临了新的挑战,波士顿的很多中餐馆也纷纷效仿,卖起了烤串,不过,刘晓并不担心竞争,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最近,在奥尔斯顿(Allston)那边,开了一家新的餐馆,基本上它的菜单跟我们连顺序都差不多,菜品,连串的形状,大小都一样。其实从侧面来讲,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说明有人认为我们成功了,他愿意复制我们的模式自己去做。所以,我觉得,还算比较成功吧。”

记者观察到,在无二烤肉吃饭的顾客几乎全是中国人,刘晓解释说,自己并没有本土化,去迎合本地美国顾客的口味的打算,相反,自己就是要坚持做独一无二的家乡味的烤串。

In 美国之音 Tags 烤串, 羊肉串, 烧烤, 波士顿, 中国留学生, 布鲁克林, 奥尔斯顿
Comment

日裔美国人眼中的二战集中营

Zhao Liu June 2, 2015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二战期间12万日裔美国人被关进了集中营。如今日裔美国人是如何看待二战集中营的呢?

托德·远滕阅读的是他的姑姑1942年2月写给他监狱中祖父的书信,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托德·远滕的祖父被联邦调查局送到了蒙大拿的监狱中。托德·远滕的父母被送到了阿肯色州的罗赫维集中营,他就是在那里出生。托德·远滕后来成为了一名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说,日裔美国人在二战时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

托德·远藤是一名日裔美国社会活动家,他说,“我很坚定地认为,这是美国政府不公正的行动。因此,我也不再相信美国政府不会犯错,因为在这件事情上,他们错了。”

二战结束后,托德一家人并未返回旧金山的家中,而是搬到了美国东海岸。他说,父亲认为一家人在加州受到了不公平对待,因此不愿意再回去了。

托德·远藤的妻子波拉全家被关入集中营时,她只有2岁,却对那时的情景有着深刻的视觉印象。她记得自己随着家人坐火车从加利福尼亚迁往犹他州的托帕兹(Topaz)集中营。波拉·远藤说,“我对食堂的印象特别深刻,大家排队去领食物,一排排地坐在桌子旁。我个人对那些军营也有很深的视觉印象,它们似乎一眼望不到边。厕所都是公用的,没有隔间什么的,大家就挂了些帘子。当然,还有一个公共浴池,也是临时在中间用帘子隔了起来。”

波拉童年时在集中营里的经历给她日后的生活留下了一些阴影,以至于她一看到发霉的东西就感到害怕。

拉里·品川是前马里兰大学亚美研究项目主任,他说当时很多日裔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处境跟犹太人被德国纳粹关进集中营很相似。

品川祖父家原本在旧金山拥有一家小旅馆,但1942年2月19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颁布了第9066号行政命令后,品川祖父全家被迫离开旧金山,前往由跑马场改造的坦佛兰(Tanforan)集中营。

前马里兰大学亚美研究项目主任拉里·品川说,

 “那里到处都是粪便,尿和带有各种有害物质的稻草。接下来发生的就是,日裔美国人被迫打扫卫生,收拾残局,并且把那里变成自己的新家。那里环境太恶劣,太不卫生了。”

品川的祖父出生在日本,在进入日裔美国人集中营前,他曾被美国官员和军方拷打和审问。由于没有归化入籍,他在集中营里得不到需要的医疗救助,最终病逝。拉里的伯父在美国出生长大,从来没有去过日本,但因为这件事情,他选择了离开美国,移居日本。

前马里兰大学亚美研究项目主任拉里·品川说,“伯父对于父亲遭受的待遇非常愤怒,以至于他放弃了美国国籍,也有其他几个伯父后来也选择了这么做。但我家族里的其他人却变得非常非常热爱美国,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试图证明他们对美国的忠心,美国不需要担心日裔美国人的忠诚度。可以说,日裔美国人集中营的经历分裂了整个社区,分裂了我的家庭。”

然而,并非所有美国人都了解日裔美国人在集中营里遭受的待遇。二战老兵伯顿·埃伯莱是冲绳的雷达官,5月8日,他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华盛顿的二战纪念碑观看二战盟军胜利70周年纪念的战机飞行表演。他认为,70年前政府将日裔美国人关入集中营是必要的做法。

伯顿·埃伯莱说,“我认为那是明智之举,因为政府担心日裔美国人可能会反叛,这样就会造成更大的问题。集中营的人也会心存感激,因为你不知道其他美国人如果在路上看见他们,会对他们做些什么。”

经历过二战集中营的一代日裔美国人已经逐渐老去,对于这段历史的集体记忆也在被慢慢淡忘。如今美国有140万日裔美国人,但2000年至2013年,日裔美国人的人口增长率只有12%,小于美国的平均人口增长率22%。品川教授说,由于缺少新移民,年轻一代的日裔美国人很多是混血或是只有四分之一的日裔血统,他们对于日裔身份的认同也在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泛亚裔的身份认同。

托德·远藤一直关注美国的少数族裔面临的不平等待遇问题。他认为自己与非裔和拉丁裔美国人的经历很相似,同样是美国的弱势群体。上大学时,他参加了1965年塞尔玛至蒙哥马利的大游行。今年,他再次回到了塞尔玛,参加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

托德·远藤说,“回到塞尔玛,对我来说,不是为了纪念50年前发生了什么,而是要看看我们还有什么需要做的。我把这些我把这些纪念活动当作学习的机会,去了解现在和当年有什么异同,去发现还有什么需要做的事,去观察变化是如何发生。”

远滕认为,二战的日裔美国人集中营已经过去,如今的日裔美国人应该向前看,并且和其他的少数族裔团结起来,共同争取少数族裔的平等权益。

In 美国之音 Tags 日裔美国人, 二战, 集中营, 世界大战, 少数族裔, 平权, 马里兰大学
2 Comments

日裔美国人眼中的安倍访美

Zhao Liu April 24, 2015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从4月26日起对美国进行为期8天的正式访问,安倍此行不仅将前往波士顿、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等四个城市,还将在国会参众两院的联系会议上发言。对安倍的访问,日裔美国人有怎样的看法呢?

每年四月是华盛顿潮汐胡畔樱花盛开的时节,这些樱花树是1912年由日本东京市赠送给美国华盛顿特区的礼物,象征着两国的友谊。今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受邀访问华盛顿,并将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成为首位获此厚待的日本领导人。

马里兰大学亚美研究项目主任品川教授说安倍此行意义重大,他预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科技与经济合作,以及国家安全将会是安倍讲话的主要内容。

品川 说:“当安倍来到美国时,他应该很清楚美国和日本同时面临着国家安全的问题,而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崛起和朝鲜的威胁。”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和日本民众普遍对于中国有着较为负面的印象。但品川教授认为,美日在处理中国问题上应该更有策略,并且在两国的战略合作框架中,不应该将中国作为敌人。品川教授说,安倍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么保守和极端,他之所以造成这种印象主要是迫于国内的政治压力。

品川说:“安倍有一些内部的政治需要他来处理,其中包括那些一直支持他的民族主义者。但同时,日本也有很多自由主义者,他们对于日本如何跟其他国家打交道有种更加国际化的视野,所以对安倍来说,他要处理好这种平衡。”

今年4月21日,安倍为靖国神社供奉了祭品,但却并未前往靖国神社进行参拜。

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对安倍此行也很关注。在美国,有一些老兵和韩裔团体不满安倍受邀访美,认为国会应设下条件,要安倍正视日本二战的战争罪行和慰安妇问题,否则不应让他分享这个曾由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发表演说的平台。

品川教授认为,安倍应该借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的机会,正视日本曾经犯下的罪行,并且在国际上承担更多责任。

在白宫实习的日裔美国人柴田一郎认为,安倍应该对二战受害者更加敏感。

柴田一郎说:“领导人必须要做出一些选择,你不能取悦所有人,但也许你可以对二战的受害者们更加敏感。”

二战老兵唐纳德·盖茨曾经参与过硫磺岛战役,他说美国和日本应该携手向前看。

盖茨说:“如果现在是10周年纪念日,我也许会说,我们不应该把硫磺岛换给他们,我们应该保持对它的占领,如果有日本人出现,我们应该把他们抓起来。但现在70年过去了,当我回首往事,我会说我对日本人的反感已经没有了。这些年来,我去了好几次硫磺岛,见了些当时的幸存者,我觉得我们应该一同庆祝二战结束70周年。”

日裔美国人托德·远藤是一名社会活动家,也是二战的受害者,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他和家人一起被送到日裔美国人集中营。远藤说,自己是出生在加利福尼亚的日本裔美国人,对日本没有任何认同,而对于安倍访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

远藤说:“我对安倍访问华盛顿的预期跟我看奥巴马总统在巴拿马会见劳尔·卡斯特罗是差不多的。事实上,对于后者(奥巴马会见卡斯特罗),我反而有着更多情感上的共鸣。”

按照计划,访美期间,安倍首相将于4月28日在白宫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随后于4月29日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演讲。

In 美国之音 Tags 安倍晋三, 日裔, 珍珠港, 二战, 老兵, 慰安妇
Comment

《棉花之路》:廉价时尚的高昂代价

Zhao Liu April 2, 2015

美国的超市、百货商店和连锁店有着大量“中国制造”的廉价服装,然而生产制造这些廉价时尚的代价却并不低廉。

由美国独立电影导演罗拉和中国制片人李桢合作完成的72分钟的纪录片《棉花之路》3月18日在华盛顿特区的环境电影节进行了放映。影片通过朴素唯美的镜头语言,还原了纺织制造业全球供应链的原貌: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农田里的棉花,被集装箱运送到中国江苏省常州市的纺织厂,经过加工制造成为波士顿红袜队(Boston Red Sox)的服装,又重新运回美国,低价出售给消费者。导演罗拉说,消费者往往意识不到廉价时尚背后有着高昂的代价。

罗拉·凱瑟尔说:“廉价时尚的一个高昂代价就是它造成了大量浪费,因为它推广了一种消费观,就是你可以买很多便宜货,等到了下个季度,它们过气了,就扔掉,然后再换新的。”

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消费者人均每年扔掉的衣物和纺织品重达68磅(约31公斤),而其中只有20%进入了二手衣物交换市场。剩下的大部分又被运送到国外,再生产为工业毛巾,或者转换成为制造绝缘和纸制品的纤维原料。

世界自然基金会负责人马特·麦方补充说,廉价时尚的代价是长远的。

“当地河流受到污染,工人工作条件糟糕,报酬低廉,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等;而且如果你考虑到全球气候变化,它的代价一点也不低。”

威尔逊中心中国环境论坛主任吴岚(Jennifer Turner)表示,在美国,棉花种植使用的大量化肥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在中国,印染厂造成了严重水污染,目前超过30%的中国水源由于污染严重,已不适宜人体直接接触。

该影片介绍,尽管纺织厂工人工作环境艰苦,且没有工会为工人争取权利,但仍然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来到城市寻找这样的工作。

罗拉·凱瑟尔说:“如果工厂被要求在有限的价格范围之内完成订单,而他们无法完成,那么他们为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生存,必须极尽其能,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所以不幸的是,最终受苦的是工人们,因为他们不仅工资被削减,还要工作更长的时间。”

受到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商家的订单数量比以往大幅减少,并逐渐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孟加拉国和越南。这也对中国纺织业造成了冲击,许多厂家倒闭,剩下的则艰难维生。

罗拉说,大型的跨国连锁企业是这个产业链的最大经济受益者,但她不愿提及这些企业的名称。此外,影片并没有直接探讨纺织业对于环境的影响,而是通过很含蓄的方式,用画面中昏暗的天空和浑浊的河水来暗示。

罗拉希望借助这部影片让消费者了解廉价时尚背后的产业链,减少浪费,同时监督企业控制污染排放,并尊重劳工权益。她还期待《棉花之路》能在中国放映。

In 美国之音 Tags 棉花, 廉价, 时尚, 棉花之路, 工人, 污染, 2008经济危机
Comment
  • Video
  • Older
  • Newer

ARCHIVE

MIT好兄弟谈硅谷创业路 

美厨娘的两道菜

一个婚礼策划师的一天

SOMA区的几个年轻人

好莱坞正在经历文化革命

旅美青年作曲家李劭晟

卖烤串的MBA

日裔美国人眼中的安倍访美

《棉花之路》:廉价时尚的高昂代价

民权战场塞尔玛的50年变迁

网上约会在北美华人中流行

互联网企业将颠覆影视行业

中国影人涌入好莱坞

中美电影合作进入蜜月期?

美国大麻合法化的博弈(下)

美国大麻合法化的博弈(上)

美国模范族裔中的弱势群体

中国投资移民热持续升温

抗争与适应:中国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

美国律师所或向马航波音提出巨额索赔诉讼

美国研究生院排名出炉:耶鲁法学院战胜哈佛

社交网络让中国网民不再孤单

与中国大学合作:美国大学将挥刀自宫?

亚洲教科书之争越大洋:美国韩裔对日本海说不

facebook twitter-unauth instagram-unauth linkedin url
  • News
  • Contact

Zhao Lewis Liu © 2022

Zhāo Lewis Liú

Writer | Director | Producer

Independent filmmaker

Freelance writer

facebook twitter-unauth instagram-unauth linkedin url